译制片渐行渐远
影视剧译制即将退出专业设置
2014-06-06 14:52:00牛梦笛中国文化报

1111.jpg

录制中的配音演员

  2014年9月,影视剧译制专业即将退出中国传媒大学专业设置榜单,中国传媒大学将不再招收影视剧译制专业新生。事实上,该专业自2003年开设以来,毕业生从事译制片行业的寥寥无几。在大部分艺术专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的今天,影视剧译制片专业却快速萎缩,着实令人不解和叹息。

  有人认为,翻译国外影片只用懂外语足矣,不需要设置专业、培养专门人才;也有人认为,译制片人才萎缩的根源在于现在译制片已不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么受人追捧,在这个人人都懂点英语的社会,译制片已经“走到尽头”。

  如今在电影院里,译制配音版电影的票房确实在逐渐缩水。今年,电影院充斥着好莱坞的气息,原版配音的《安德的游戏》、《一触即发》等好莱坞影片几乎场场爆满,而中文配音版的排片在黄金时段几乎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

  从事译制片研究的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麻争旗表示,优秀的译制片仍然是被需要的,这要求译制片从业者不仅需要精通外语,跨越语言上的障碍,还需要文化与电影方面的基本素养,艺术与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

  电影译制需要优秀人才

  在如今的电影工业中,后期技术和3D制作如此强大发达,电影中画面开始占主导地位,电影的语言和配音却被逐渐“冷落”。这个时代,英语教育已是基础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原音原版”把译制片这个“没落贵族”逼向了墙角,有人会不禁发问:“我们还需要译制片吗?”为此,业界相关人士表示,时代需要译制片,也需要好的译制片人才。我们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来阐释、解读外来文化,一部好的译制片是我们更深刻、更彻底获取外来文化的途径。

  电影《盗梦空间》在国内热映时,许多观众会选择配音版。因为该片信息量大、台词量大、语速快且逻辑复杂,看字幕会来不及,稍有不慎容易失去理解要点。由此可知,虽然译制片在影院中的“得票率”越来越低,然而无论是对于观众还是对于院线而言,译制片在众多场合仍然稳坐在“被需要”的位置上。

  而“被需要”的译制片的发展,靠的是译制与配音的精英人才。

  译制片对语言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的要求是极为苛刻的。曾翻译过《指环王3:王者无敌》、《雾都孤儿》等译制片,且从事译制方面学术研究的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顾铁军介绍,译制片首先需要一位好翻译,在翻译过程中,应突破跨文化交流的障碍,用翻译者本身的文化素养来跨越两种文化之间的屏障。同时,翻译也需要将译文与画面中的口型对上。在配音过程中,配音演员不是跟着画面对口型那样简单,而是需要用自己的声音去表演,让观众随声音“入戏”,这个幕后工作需要沉静、细腻的创作态度,对于配音者的各方面素质要求很高。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译制片经过一流的配音大师处理后,加入了中国元素,有了中国人的感情和声音,反映出了中国人本身的生活状况,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因此,译制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学问。

  市场效益步步紧逼

  随着译制片越来越少,专职的配音演员群体也日渐缩小。目前,部分电影的译制甚至是由一般院校的英语专业在校学生完成的,由于在校学生缺乏对电影的把控能力,没有经过专业训练,难有精品出现。而配音方面,许多译制片为提高票房,找明星“献声”,致使配音水平良莠不齐。

  电影《泰坦尼克号》配音演员姜广涛表示,目前市场对于经济效益的追逐,希望尽可能地缩短后期制作时间,这样的快节奏根本无法让配音演员对于角色有深刻的体会。于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工作,变成了一个纯技术“工种”,许多配音演员看不到前途,加之待遇不高,于是纷纷转行,配音行业面临着断代现象。

  “对于一部引进片来说,译制片并不进入分账流程,不论一部大片的票房有多高,用于该片译制的费用最多才5万块钱左右。这笔钱支撑着翻译、配音演员、配音导演、录音师等各种制作人员的劳务费用,最后算下来,能到每人手里的差不多就几千块钱。” 灾难大片《2012》的翻译马建丽说,正因市场对译制片的需求开始逐步缩水,译制片从业者看到的是渺茫的未来,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不会将译制和配音作为自己的职业。

  教育缺失,弟子难觅

  此前,中国传媒大学曾设立影视译制专业。然而,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中几乎没有人专职从事电影翻译工作。中国传媒大学英语专业讲师曾湘琴认为,译制片教育的缺失是导致译制片人才匮乏的一个主要原因。

  该专业毕业生高婧表示,自己刚开始还是很希望能够从事译制行业,但由于在大学期间很少有参与译制实践的机会,因此没能培养出对这个行业的兴趣和感情,所以毕业后选择考研,然后留校当辅导员。

  目前,我国很少有学校开设译制片教育课程,影视院校中也很少开设配音专业,培训机构更是寥寥无几。同时,院校在译制片教育实践方面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在一些影视艺术院校,译制片可能仅仅成为了一堂知识普及课。

  姜广涛表示,译制片的人才培养现属于“作坊式”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缺乏统一规范的教学模式。而目前,中国译制片渐行渐远的脚步,让业内人士担忧,人才难寻、徒弟难觅是现在译制行业的一个现实状况。老一辈的译制导演和配音演员呼唤译制人才的出现,期待能通过教育弥补译制人才断层现象。

  译制教育缺失、人才流失等问题成为译制片发展中的“顽疾”。我们的时代需要译制片,我们需要通过了解外国文化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同时我们需要译制国产电影向国外输出,实现文化“走出去”。人们期待着这“被需要”的译制片能在精心制作下,出现更多的精品力作,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如花般绽放。